当前位置:首页 > 开州新闻 > 正文

开州区大德镇今年种植水稻2.2万亩

发布日期:2022-05-06 09:16

农技人员传授秧苗管护技术

人勤春来早,春耕催人忙。近年来,大德镇通过对土地宜机化改造,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,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,牢牢守住耕地红线。

山坡地变平坦田,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承包土地种粮。今年,全镇水稻种植面积2.2万亩,其中15个大户种植水稻6000亩。

眼下,当地种粮大户与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,平整田地、浸水消毒、移栽秧苗。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技术,确保春耕备耕开好局,打牢粮食丰产增产根基。

种粮大户田间“淘金”

暮春时节,天气晴好,不少村民埋头弓腰、抽水松土、整田施肥、移苗栽插。

4月15日,在龙王村,种粮大户张丛术开着耕田机翻地耕田。不远处的大棚内,秧苗长势正好,再过几天就可以移栽了。

“这里属中山片区,温度比平坝低,栽秧时间要稍微推后几天。”张丛术说,他以前在外搞工程,前年返乡承包1300亩田地,其中900亩种植水稻、400亩种植果树。

张丛术平整田地,妻子王明芳手持铁锹整理田边沟渠,二人夫唱妇随,用辛勤汗水浇灌丰收希望。

“父母年纪大,孩子马上上初中,在外打工难以照顾好家庭,还是返乡创业安心些。”王明芳说,现在农村政策越来越好,种田一样能发家致富。

“我准备发展100亩稻田养鱼,让游客体验稻田捉鱼的乐趣。”今年,张丛术又有了新的打算。

宜机改造农田“生金”

张丛术种植的900亩水稻,全部实现机械化耕作,省工省时效益高。

“机耕道修到田间地头,农田机械直接开到田地里。”张丛术说,除了耕田机,他还购买了插秧机、收割机、打米机等。

2015年,大德镇对龙王村、天宫村的6000亩农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,修建硬化了机耕道、生产便道、排水沟渠,建起了蓄水池等。机耕道宽5米、生产便道宽3米、总长达13公里,灌溉沟渠12公里,蓄水池2座,农用桥4座,极大地方便了机械化耕作。

2020年,国家投资对6000亩良田实行宜机化改造,让山坡地更适合机械耕作。“宜机化改造,就是‘小改大、弯改直、坡改平’。经过改造的土地,由原来一家一户的小块土地变成了大块平整土地,便于机械化耕种收割。”龙王村党支部书记李勇说,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,留守的老人、妇女难以承担种粮农活。土地宜机化改造流转给大户经营后,年轻人安心外出务工,老年人舒心享受土地分红,妇女在家门口开心打工挣钱。

优质水稻遍地“采金”

当天,在龙王村的一处田埂上,大德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吴顺明正与张丛术交谈,手把手传授春耕生产技术。

大德镇按“中山水稻种植区”的定位,大力发展水稻种植,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2.2万亩,其中15个大户种植6000亩,其余1.6万亩由散户种植。

“开春以来,镇农业服务中心14名农技人员与15个种粮大户结对,农技人员进农户、下田间,指导病虫害防治、机耕机插技术要点、机械操作维修等。”吴顺明说,龙王村、天宫村的3000亩水稻属于“中山水稻种植区”的核心示范片,区农业农村委为示范片内的种粮大户免费提供种子、化肥、农药等。

“今年,我镇又规划对4100亩土地实施宜机化改造,粮食安全更有保障。”吴顺明说,大德镇还将扶持鼓励种粮大户发展大米加工、包装销售等,全力打造中山稻米品牌,让“大慈山大米”销往全国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