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开州新闻 > 正文

重庆开州:脑瘫医生 扶贫路上曾写下一封遗书

发布日期:2020-10-28 17:31

在做训练的杨俊。熊威 摄


他一出生便被查出是个脑瘫儿,但他也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,三年风雨无阻拜师学医,去过西藏,还做过乡镇卫生院的副院长,最终回到重庆开州最偏远的一个乡镇卫生院做了一个最普通的医生。


杨俊走在健康扶贫的路上。熊威 摄


在开州扶贫攻坚期间,本可以享受“特殊待遇不去一线”的他,却依然选择下乡健康扶贫,摇晃但无比坚定的脚步,无惧崎岖的山路,但仍敌不过心中的某处柔软,在一条紧邻万丈深渊的“木梯路”前,他曾留下一封遗书给父母……

一个脑瘫儿的逆袭


杨俊在学习。熊威 摄


他叫杨俊,今年快40了,从出生起,就和别人有点儿不一样,被确诊为脑瘫,左手左脚不灵活,两岁了才开始学会蹒跚走路,学什么都比别的孩子要慢一点儿。

随着渐渐长大,看着爸妈慢慢老去,懂事的杨俊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躲在爸妈的羽翼之下,他总归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!

一个脑瘫能做什么呢?或许是出于自身的原因,杨俊选择了从医,但根本没有人愿意教他。

1999年,凭着杨俊的非凡的“固执”,临江一位老中医同意收他为徒弟。那一年,杨俊20岁。


杨俊在给病人看病。熊威 摄


虽然杨俊患有脑瘫,但师父对他并没有特殊照顾,每天杨俊都会在学医的路上摔上好几个跟头。

三年风雨无阻地上门学医,师父见杨俊心诚,舍不得藏私。好学的杨俊在三年后也算是初出茅庐,凭借扎实的中医医术在当地崭露头角。


杨俊在给病人看病。熊威 摄


本可以在临江开个小诊所,平凡地度过一生,但杨俊却因一句:“人生不该仅此而已!”,开始了真正的逆袭。

他利用闲暇时间,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,还自费去外地进修学医,就这样,没上过正规医学课的他相继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、执业医师、主治医师。


杨俊跟病人交流。熊威 摄


2008年,他还曾一个人远赴西藏江孜县人民医院工作学习,很难想象一个手脚并不方便的脑瘫医生如何在高原上生存,更难想象他是如何坚持给当地群众上门治病。

医者仁心,一晃学医已十载,除了必要的生活与学习开销外,杨俊没有攒下多少钱,多的钱都贴补给了生活更为难的病患。


杨俊在给病人看病。熊威 摄


从西藏回来之后,杨俊在重庆石柱县一个贫困乡镇的卫生院工作了5年,饱满的工作热情,加上扎实的医术,他从一个普通医生做到了卫生院副院长,还曾获得“2012年石柱县优秀医务工作者”的称号。这就是杨俊人生前30余年的一段完美逆袭!

为了父母放弃一切 从零开始

2013年,杨俊的母亲在一次体检中,被查出了脂肪肝。祸不单行,2014年,杨俊的父亲又被查出得了脑萎缩。


白泉乡镇卫生院。熊威 摄


百善孝为先,为照顾父母,杨俊辞去了工作,凭借优异的成绩,考回了开州,在白泉乡卫生院工作,成了一名最普通的医生。

初到白泉,杨俊的第一印象便是,开州怎么还会有这么远的乡镇.……

扶贫路上怎能少了一个我


白泉乡。熊威 摄


2017年,开州区健康扶贫工作顺利开展,因为杨俊的身体状况,卫生院在最初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,出于安全考虑,并没打算让他去参加家庭医生入户活动。


杨俊参加家庭医生入户活动。熊威 摄


本可以留在卫生院从事一些日常工作的杨俊,却坚持选择去往第一线。杨俊说:“我坚持去并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崇高,我见过那些条件艰苦的地方,那些病人们期待的眼神,我不去会内疚,我去了才能坦然!”

2017年初,白泉乡卫生院组建了六支健康扶贫工作队,分别负责辖区六个村,杨俊等人负责钟鼓村。


杨俊帮助贫困户搬东西。熊威 摄


每一次下乡,杨俊都不会缺席,他深入贫困户家中,除了送医上门之外,还利用自己中医所长,指导钟鼓村的贫困户种植中药材。


杨俊跟贫困户进行交流。熊威 摄


当地村民杨逢周便是杨俊的一个“学生”,虽身患残疾,但在杨俊的指导和帮助下,他家的厚朴树和木香一年比一年收成好。国家的好政策,再加上杨俊等家庭医生的贴心帮助,让杨逢周看到了生活的希望,对于脱贫后的未来,有了更多的憧憬。

惊魂路前 一封遗书


白泉乡。熊威 摄


了解白泉乡的人都知道,这个位于雪宝山腹地的小乡镇,山高路陡是出了名的!虽然政府帮一些贫困户在交通较为便利、地势较为平缓之地建立了新房,但还是有“固执”的村民故土情深,选择坚守在“老地方”。


杨俊扶贫路上的木梯路。熊威 摄


杨俊入户调查过程中,便发现了这么一户人家,生活在崎岖的山岩之上,中途还有一段全是由木头、钢管搭建而成的“木梯路”,长达一公里。

第一次决定走进这户人家的时候,同样“固执”的杨俊没有退缩,但临近出发的前一夜,杨俊辗转难眠,听闻“木梯路”的惊险,他想念自己的父母,他不怕艰难险阻,但他害怕再也无法见到父母,遂写下一封遗书。

第二天,踏上“木梯路”,杨俊才知道这一路到底有多惊险,脚下是万丈悬崖,只有简陋的木梯钢管可供攀登。中途最惊险的一截,他确实是不敢动了,带路的村民见状,冒险背着他走过……


村民背着杨俊走木提路。熊威 摄


杨俊回忆道:“那一刻,我两条腿在打抖,悬在空中,我眼眶里有眼泪在打转,但没流出来。”

最终,平安回来之后,杨俊将那封遗书撕了个粉碎,似经历过一次生死,更坚定了他的目标。之后的“木梯路”之旅,虽有过一两次惊险,但好在都化险为夷。


杨俊在给病人看病。熊威 摄


“未曾清贫难成人,不经打击老天真;自古英雄出炼狱,从来富贵入凡尘。”这是杨俊最喜欢的两句诗,也是他的人生座右铭的存在。在大山转悠的这几年,他的医术切实帮助了很多最需要帮助的人,这个过程中他也实现了自我人生的价值。


杨俊在给病人看病。熊威 摄

杨俊在医院。熊威 摄


采访中,杨俊曾说道:“我在这一片大山中,护一方群众的健康,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好的身体。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,又怎么来振兴自己,振兴乡村呢?”